近年来,宣城市充分发挥茶产业资源和区域优势,立足建设长三角茶叶生产加工供给基地,着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整合资金护航茶产业。加大茶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将茶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做好茶产业项目库建设,会同市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建立健全市级涉农资金统筹分配机制,强化市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整合,优化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安排,重点支持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茶产业科学规范发展。2021年以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茶产业发展的项目共计56个,累计投入5200万元,2023年茶产业发展的入库项目共计40个,预计投资7600万元。
文旅融合拓宽产业链。以茶文化为内涵,依托风景秀丽的生态茶园,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模式,将茶园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综合开发具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通过“茶文化+”延伸产业链,形成以茶带旅、以旅兴茶的良性发展循环,使茶旅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2023年,泾县桃花潭镇龙潭村依托衔接补助资金300万元,以有机茶叶资源及原生态乡村生活为核心,通过整合资源,流转培育8000亩野生茶园、收购村民闲置农房、租赁农户闲置宅基地等方式发展茶旅融合项目,预计可实现年接待住宿2500人次,实现旅游住宿收入100万元,带动整体茶旅文化基地收入500万元。绩溪县上庄镇依托衔接补助资金662万元积极打造“金山时雨”茶品牌,建设汪裕泰茶文化博览园,通过成立上庄茶叶专业合作社,整合茶农资源,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开创“企业做大、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三赢局面,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70万元。
联农带农激发新活力。以万亩茶产业园为依托,以提升茶产业质量和茶产业经济效益为核心,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联合体。将分散的资源、资产、农户、经营主体聚合起来,通过带动发展生产、务工就业、土地流转等方式,建立紧密、可持续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特别是脱贫人口、监测对象通过茶产业就业增收,进一步健全完善“带得准”“带得稳”“带得久”的长效联农带农机制。郎溪县夏桥村借助村乡村振兴产业园,发展壮大经营主体,探索完善“供销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投入800万元建成茶产业加工园区1至6期项目,现已有“泰清黄茶”、“小土村红茶”、“雪鸥瑞草魁”及“龙井山绿茶”等8家企业入驻,2022年开通线上直播,村集体收入年均增加25万元,带动2000余名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