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00mb19602578/202306-00011 | 组配分类: | 上级政策解读 |
发布机构: | 国家体育总局网站、《中国体育报》 | 主题分类: | 民政、扶贫、救灾 |
名称: | 国家体育总局、农业农村部等十二部门协力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 文号: | 无 |
发布日期: | 2023-06-26 |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民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协力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农业的全面升级,也是农村的全面进步和农民的全面发展,发展体育事业和促进乡村振兴相辅相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体育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但与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目标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体育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为推动乡村体育高质量发展,建立乡村体育发展新格局,更好地发挥体育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等内容;第二部分从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体育产业、体育人才队伍、体育文化、绿色生态体育、全民健身组织六大方面提出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第三部分从组织领导、政策支撑和督促落实等方面提出了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见效的保障措施。
《意见》坚持目标导向。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法规要求,立足乡村体育发展实际,确定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目标定位。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现实困境与瓶颈短板,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j9九游会的解决方案。坚持实践导向。结合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需求,紧紧围绕“五个振兴”作文章,从体育促进乡村公共服务、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要以体育助力乡村建设,让农村更繁荣;以体育赋能农业发展,让农业更兴旺;以体育促进农民健康,让农民更幸福;以体育丰富乡村文化,让乡风更文明。
《意见》提出,加强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乡村体育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加强乡村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发展繁荣乡村体育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发展乡村绿色生态体育,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加强乡村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助力乡村组织振兴。围绕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意见》提出要实施乡村公共健身设施提升专项行动、运动健康中心建设专项行动、乡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乡村体育后备力量“雏鹰计划”“美丽乡村”品牌体育赛事活动“五大行动计划”。
《意见》要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督促落实等工作保障,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工作部门联席会议作用,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合力,确保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下一步,体育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就《意见》各项工作细化分工,明确责任部门和工作步骤,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指导推动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开展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推动在乡村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体育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体育总局 中央文明办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国家民委 财政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农业农村部 文化和旅游部 卫生健康委 共青团中央 全国妇联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
|
(六)拓宽全民健身科学化传播渠道。科学引领乡村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支持在高校、科研院所成立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研究机构,围绕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专项研究和推广应用。编制符合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的“亿万农民健身活动”系列丛书,编写出版乡村体育指导、健身器材使用、体育旅游、自驾、户外露营等手册和影像资料,为乡村体育提供科学指导。发挥各级农民体育协会、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资源优势,开设体育助力乡村振兴专题专栏。加强乡村体育科普工作,丰富乡村公共宣传栏、村广播等传播载体中的体育内容,宣传健身科普知识,开展贴近群众、形式多样的运动促进健康宣讲活动,倡导科学健康生活方式,提升乡村群众的体育科学文化素养。
|
三、大力发展乡村体育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
(十二)加强乡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以乡村体育教师为核心,科学有序推进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配齐乡村体育教师,完善体育教师补充机制和待遇保障机制。支持聘请优秀退役运动员为兼职体育教师。组织开展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行动,在“优师计划”“特岗计划”“国培计划”“银龄讲学计划”“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等政策中加大对农村体育教师的支持力度。引导支持地方体育非遗传承人走进学校讲授传统体育文化。
|
五、发展繁荣乡村文体事业,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
(十六)传承发展乡村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地方特色乡土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做好乡村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创新传统体育、民间游艺等非遗项目传承发展方式,让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乡村生活。加强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口述历史等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出版,鼓励乡村体育史志修编。推动与传统体育相关的非遗工坊、非遗传承体验中心和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积极挖掘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将其融入到乡村体育、乡村旅游的各个环节中。
体育总局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国家民委
财政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农业农村部
文化和旅游部
卫生健康委
共青团中央
全国妇联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主办: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宣城市政府政务新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
地址:宣城市鳌峰中路49号 邮编:242000 运维电话:0563-3026357 传真:0563-3023719
宣城市政府 j9九游会的版权所有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